乘坐K585次列车回乡探望父母返深的薛小姐,于昨天早上10时36分终于抵达深圳西站。这比正点到达时间足足晚了2小时32分。而她在深圳西站看到,当天上午到达该站的多趟列车分别晚点40分钟至4小时不等。 “航空公司自身原因造成长时间延误,旅客获得相应经济补偿。而长途列车动辄晚点数小时,难道旅客仅仅只能获得一句道歉?”昨天,薛小姐向深圳商报热线表达了她的质疑。 9趟抵达列车7趟晚点 昨天上午,深圳西站出站口的大屏幕显示,白天时段至少有9趟长途列车抵达。除始发自太原与合肥的两趟列车预计运行情况为正点外,其余7趟抵达列车均不同程度晚点。其中,始发自怀化和邵阳的2趟列车晚点3小时20分,始发自铜仁的列车晚点4小时。由于深圳西站只能承担列车转运功能。每趟列车到站后完成例行检修直接返程,上述列车不能正点到达直接影响了发车的晚点。 乘客列车员均喊苦 在深圳西站广场,来送亲友的罗女士告诉记者,她半个月前从江西吉安乘坐兰州开往深圳的K131次列车,本该早上7时20分抵达,实则夜21时30分到站,足足晚点14小时。乘客们多不知晓列车在粤赣边界趴窝的原因,上12306网站查询显示为“系统维护”,只能通过新闻猜测与台风“天兔”有关。 一名成都铁路局的列车员告诉记者,晚点苦了乘客,也让乘务人员的付出加倍。比如要做好对乘客的解释和安抚工作,增加车厢清洁频率,因经停站点时刻变化而需适时提醒到站乘客下车,抵达转运车站后在地面休息的时间大大缩短。 晚点信息发布渠道少 据中国铁路总公司12306网客服人员介绍,一般不存在列车设备故障引起的晚点,晚点原因主要是自然气候(如暴风雨、大雾、风雪等天气造成视线不良)、地质状况(如塌方、滑坡、洪水)、列车超员(旅客上下车人多使原规定的到站停车时间不够)、线路施工、调度需要(已有列车晚点,调整部分列车运行时间)等。列车晚点分为来回晚点和途中晚点。来回晚点主要是始发列车晚点,乘客如要求退票,铁路部门可全额退款;对途中晚点的退票,根据乘客已收票价减去已搭乘路程的票价,且不收手续费。 据介绍,铁路部门只在遇到特大灾害的情况下,如塌方和暴雪要停运很长时间,才会通过媒体告知公众。一般两三个小时的晚点虽然会通过12306网站在列车运行途中发布晚点信息,但还是建议乘客向车站了解,业务车站的信息是比较准确的。此外没有其他的晚点信息发布渠道。同时,车站和列车员也会向乘客广播致歉。原铁道部和现在的中国铁路总公司都不存在对列车正点发车的考核,也暂无晚点的经济赔偿一说。 铁路部门未强制误点赔偿 法律界人士介绍,根据《民法通则》和《合同法》,买票的乘客和铁路部门属于运输合同关系。对于乘客而言,其义务就是支付票款、遵守秩序;而铁路部门的义务,则是保障旅客及货物运输的安全,做到列车正点始发、正点到达。如果并不是出于不可抗因素,不能把乘客按时送到目的地,在法律上是“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的行为,这在本质上是违约行为,应赔偿旅客损失。 然而记者查询到,1991年起实施的《铁路法》只对运输货物作出赔偿规定,即“逾期运到的,铁路运输企业应当支付违约金”;对于乘客则没有误点赔偿。 2011年,铁道部组织对《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标准》进行修订完善,要求:列车晚点须及时通告,超过30分钟要说明晚点原因并致歉。可是,该标准并没有对晚点情况的强制惩罚措施,列车晚点和旅客得不到解释、更无法获得赔偿形成常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