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年轻的李勇伟来说,伸向远方的钢轨,不仅承载着一个家族的光荣与梦想,更寄托着他小时候就有的“火车梦”。 驰骋 李勇伟来自火车世家。爷爷李仁超是青海第一代火车司机,上世纪70年代在兰青线工作,驾驶的是又脏又累的蒸汽机车;父亲李文是青藏线一名货运司机,驾驶的是干净卫生的内燃机车;一年前大学毕业的李勇伟,怀着梦想,成为青藏铁路公司一名学习司机,他和师傅一起驾驶的是和谐号电力机车。 1983年12月,19岁的李文子承父业,开上了当时最先进的东风4型内燃机车,成为青藏铁路的第一批内燃机车司机。 时下,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的青藏铁路公司格尔木机务段一个车间内,李文检查好机车后,登上驾驶室,准备又一次出行。众所周知,青藏铁路格拉段跨越“世界屋脊”,它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 “我们脚下的这条铁路拥有世界海拔最高的车站及冻土隧道,时速可达100公里。”李文说,“作为安全便捷的运输方式,火车可以将更多的货物送进西藏,也可将西藏的产品送往内地。” 青藏铁路沿线气候多变,行车途中遇到大雪天是常事。每逢这种情况,李文和工友都要把火车停稳,然后下车清扫钢轨上的积雪。李文说:“别说是雨雪了,就是下刀子也得出车。其实与父辈相比,现在的火车设备先进很多,工作环境也改善了。” 李文说,开车时需要精神高度集中,不宜和工友说话交流,时间长了,语言功能退化了,“但是,我已圆了父亲的梦……” 追忆 在李文记忆里,父亲李仁超的基调永远是黑色,当年每次给父亲送饭,看见他的脸颊被烟尘染成黑色,剩下两只眼睛在打转。 几十年前,时速30多公里的火车是青海高原最快捷的交通工具,当一名火车司机,是一个家族的荣耀。 那时候,李仁超开着蒸汽机车,肩负兰青铁路的运输任务。 “当年那个环境,用‘烟熏火燎’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在格尔木市一居民小区,退休在家的李仁超告诉记者。 李仁超说,开蒸汽机车体力、脑力、精力都得跟上,蒸汽火车的大烧炉决定着整个火车的动力,为了让火车跑得快点,得不停送煤。“一趟车200多公里要烧掉10多吨煤,都靠司炉工一铲一铲地送进煤膛”。 “在车里,我们‘享受’烟熏的桑拿浴。不像现在的自动化控制,当时火车里没有时速表,凭司机的经验。”李仁超说。 一张发黄的老照片——和工友在蒸汽机旁的合影,是李仁超的珍藏。 梦想 摆放在李仁超老人家客厅的照片夹中,身穿军装、胸戴红花的孙子李勇伟引人注意。“这是孙子在18岁成人礼上拍的,我们希望他能成为一名火车司机。”李仁超说。 在位于西宁市的青藏铁路公司西宁机务段,25岁的李勇伟面对记者采访显得有些羞涩。他说:“也许受到家庭影响,我对铁路有一份特殊的情感。” 2012年,李勇伟大学毕业。为了实现心愿,他放弃了成为一名医护工作者的机会,转而当学习司机。 同事反映,小李性格内向,踏实肯学,对自己的职业充满热情。和许多“80后”一样,小李是一个网络发烧友,在他的QQ空间里,收藏了各种各样的火车机车图片。 “我有一个愿望,就是有一天带着爷爷和父亲一起乘坐高速列车,一同感受真正的‘中国速度’。”李勇伟说,“作为新一代的火车人,自己最大的梦想是早日当上一名真正的火车司机,开动车,驰骋在祖国辽阔土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