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动机 近日,记者接到群众举报称,西平铁路泾川段,将穿过位于甘肃平凉的泾州古城遗址,古城将遭严重破坏。 一方是国家重点工程,必须按期完工;一方是丝绸之路上的千年古城遗址,保护不容忽视。铁路建设与文物保护,这二者之间应该如何协调? □特别调查 本报记者周文馨本报见习记者赵志锋 一条在建铁路正穿越一座具有3000年历史的古城遗址。 这条铁路叫西平铁路(连接陕西西安和甘肃平凉),是国家“十一五”时期重点项目;这座古城叫泾州古城,是2003年甘肃省政府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边是铁路热火朝天的施工,一边是规划路基下文物的发掘抢救,当地学者专家为保护古城和文物奔走呼吁,而古城村民为保护文物和村庄安全多次与施工方发生纠纷…… 一条造福泾川人民的铁路缘何引来如此关注?近日,《法制日报》记者来到甘肃泾川,就西平铁路穿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泾州古城一事进行了调查。 铁路遭遇古城 四月的泾川河谷春意盎然,风景如画。登上矗立的泾州大云寺塔,夹在两山之间的泾州古城一览无余,可以清晰地看见一条高7米、宽30多米的铁路路基正在古城中段展开。 现在的泾川大云寺是在隋代大兴国寺遗址上建立起来的。据史料记载,公元601年10月,14粒佛祖舍利由高僧送到泾川,在大兴国寺建地宫,置函,供养。 1964年12月,泾川县村民在平田整地时发现了大云寺地宫,将14粒佛祖舍利出土,并发现了珍藏舍利的石函、鎏金铜匣、银椁、金棺、琉璃瓶五重套函,这次发现成为当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1971年,郭沫若鉴定后将上述出土的文物定为“国宝”。 2001年,泾川县政府将发现舍利的大云寺附近东西宽约3公里,南北长为1.5公里的泾州古城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在古城的描述中这些写道:“始建于殷商阮共时期,唐宋修建最为兴盛,明朝洪武年间毁于水患,现遗存有城墙、共池等。” 2003年7月5日,泾州古城被列为甘肃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标注的断代为“汉至元”。 此后,泾州古城一直静谧地躺在山川之中。直到2008年7月,全长260多公里的国家“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西平铁路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同年11月开工建设。 此时,泾川当地老百姓大都知道“泾川将要结束没有铁路的历史”,但并不知道铁路的具体走向。 直到一个个铁路涵洞率先在古城内修建时,很多人才知道铁路要穿越泾州古城2公里多。“我看到后很吃惊!”平凉市博物馆原馆长刘玉林说,从那时起,他就和当地的一些文化学者开始反对铁路穿越古城,并在微博上呼吁。 一场围绕铁路修筑与文物保护的“拉锯战”从此展开。 “坑坑有文物” 2009年12月和2012年3月,国家文物局对“西平铁路通过泾州古城”两次作出意见,认为“直接穿越泾州古城,破坏了部分城墙,不利于遗址的整体保护,不同意该方案”,并建议“调整设计方案,将该工程项目移出泾州古城保护范围,另行选址建设”。 2012年3月和5月,泾川县文体广电局发现铁路仍在古城内施工,于是两次发出紧急通知,要求西平铁路泾川段建设项目部在古城保护范围内停止施工。 此后,施工被迫中断,双方陷入“僵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