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两人都有工作干,每月还能拿到安置期间的过渡费和交通补助,生活上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担忧……在洛阳市伊滨区诸葛镇谭翟社区居民高利明的眼中,这就是产业集聚区发展带给他们的实惠。 高利明所说的产业集聚区,就是洛阳市17个产业集聚区中规模最大的洛阳市伊滨产业集聚区,经过几年发展,目前它已初具规模。 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孟亮 记者 付首鹏 通讯员 杨鸿雁 王振华/文 见习记者 侯俊彦/图 惠及居民 分了房 安排了工作 操心也少了 今年42岁的高利明,是洛阳市伊滨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洛阳麦达斯铝业公司的保安队长,他的妻子则是一家保洁公司的保洁员,两人每月都有固定的收入。 “现在生活很自在,哪像以前我养鸽子时,天天心都操碎了。”高利明说,2006年左右,他和妻子办起了专门养鸽子的养殖场,虽然每个月少说都有几千元的收入,可是操不完的心。 他说,买饲料喂鸽子、打扫卫生防疫、销售,他和妻子天天都泡在鸽子场,连顿囫囵饭都吃不成,就这还得拉上老父亲去帮忙。 “我记得2008年春节,下大雪,担心雪太大把鸽子棚给压塌了,我和妻子晚上连觉都不敢睡,过一会清理一下棚上的积雪。”高利明说,这还不算啥,最怕的是出现疫情,到时候白搭工夫不说,还会赔个精光。 而有了产业集聚区后,高利明也有了相对稳定的工作,操的心少了,经济收入却一点没有受到影响。 因为产业集聚区的发展,2011年高利明居住的房屋要拆迁,按照补偿标准,他的140平方米的砖混结构房子得到了14万余元的补偿款,再加上政府给被占用土地的补偿,他得到了差不多二十多万元的补偿款。 而按照安置政策,他们一家五口人,政府将按每人40平方米、每平方米500元的价格进行安置,因此他们一家需花10万元购置安置房,这样下来还剩了不小的一笔收入。 “这些房子交房时都是装修好的。”高利明说,除这之外,安置期间,政府每月每人给予150元的过渡费和100元的交通补助(注:今年7月份后,补助总额将提高到300元),每亩土地每年还会补助1000斤玉米和1000斤小麦,“其他收入就不说了,就这些算下来,就比以前强多了。” 产业集聚区给高利明生活带来的变化还不止这些,他们那儿的道路宽了,再也不用走过去泥泞的乡村小道了。 这种生活上发生的变化,还不止高利明一家。 高利明担任着社区党支部副书记,他说,以前社区居民都是靠出外打工维持生活,现在出了家门就是工厂,因此出外打工的人少了,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也更有家的味道了。 产业之变 已有71家企业入驻 集聚区仍在提速 发生在高利明身上的变化,正是洛阳市伊滨产业集聚区发展的缩影。 负责洛阳市伊滨区招商及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的政协洛阳市伊滨区工作委员会主任杨秋云说,启动建设于2009年8月的洛阳市伊滨产业集聚区,是我省首批确定的180个产业集聚区之一,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是洛阳市17个产业集聚区中规模最大的一个。 “如果说涧西区是过去洛阳工业发展的缩影,洛龙区是洛阳现在工业发展的反映的话,伊滨区将是洛阳工业的明天。”杨秋云说,作为洛阳新区的拓展区、2020年之前洛阳未来城市的一个发展方向、洛阳市工业的示范区,洛阳市伊滨产业集聚区围绕“高端产业、高端设施、高端服务、高端人才”的理念,实现了产业集聚区从零起步、快速科学发展。 自2009年启动建设以来,伊滨产业集聚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5亿元,年均增长73%。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02亿元,年均增长80%,每平方公里平均投入达到2.04亿元。已有71家企业入驻,其中装备制造类企业55家,产品涉及高铁及城轨车体大部件、高速精密重载轴承等。其中总投资24亿余元的洛阳麦达斯铝业公司年产5万吨轨道车辆铝型材及车体大部件项目一期工程已于去年开工,计划今年6月份试生产。 5月1日,在该项目工地,东方今报记者看到,多个厂房建筑已经封顶,厂区内部分设备进入调试期。 杨秋云说,目前人们出行乘坐的高铁、飞机等交通运输工具的车体、机体,大部分靠进口,而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改变这一情况,到时候人们完全可以乘坐自己生产的高铁车体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