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年铁路建设资金高达千亿元,但目前铁路的运载能力仍然让广大旅客视春运为畏途? 为什么电力、电信、民航等同样具有自然垄断特性的基础行业,通过分拆重组都构建了市场竞争的局面,而铁路行业仍然是政企不分的“铁老大”? 20多年来,铁道部究竟走过了怎样的变革路程?离真正的目标还有多远? 铁道部改革历程 作为计划经济下的产物,原先的铁路系统拥有自己的公、检、法机构,有自己的医院、学校,还有自己的企业。在迈向市场经济进行自身改革的路途中,这个庞大的系统虽步履艰难,却从未停下脚步…… 1986:大包干 1986年,铁路开始启动行业内部“大包干”,第一次试水改革。铁道部将计划、财务、劳资、物资、人事等方面的权力下放到下属路局,并开始试行全行业的经济责任大包干。同年,铁道部在大包干的基础上,实行一包5年投入产出,以路建路和以路养路的全路经济承包责任制。但此次改革在运行6年后,考虑到运行安全等问题被迫终止。 1998:网运分离 沉寂数年后,以“网运分离”为特点的第二轮铁路改革开始——1998年由于金融危机以及南方水灾,令原已亏损4年的铁路系统雪上加霜,此背景下,铁道部开始推进“网运分离”的改革思路。 铁道部向国务院上报“网运分离”方案,重组后目标格局是:一个路网公司、5至7个客运公司、3至5个货运公司和2至3个专业公司。2002年,网运分离的方案被国务院否定。 2003:网运合一、2004:撤销分局 “网运分离”方案被否、2003年刘志军上任部长后,铁道部又向国务院提交了“网运合一,区域竞争”模式的改革方案,但这一方案至今也没有得到国务院的批准。至此以后,铁路改革方案制订工作从铁道部转移到发改委。 2004年,在“网运合一”方案被否后,刘志军再次抛出“撤销分局、主辅分离”的改革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