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烟铁路渐成烟台发展“瓶颈”,电气化改造仍未解运力不足之困 蓝烟铁路始建于1953年,1956年全线通车,全长183.71公里,是烟台连接到胶济铁路的一条铁路线,也是烟台地区第一条铁路,曾为烟台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快捷通道。同样也是这条铁路,由于多年来的运力限制,成了日新月异的烟台经济发展的“瓶颈”。 1956年全线通车后的蓝烟铁路属于国家Ⅲ级铁路,单线,运输能力较低。1997年,等级为国家Ⅰ级铁路的蓝烟增二线工程开工建设,2001年工程竣工,蓝烟铁路成为复线投入运营,将运输通过能力由单线时的29对,提高至现在复线时的54对,年货物输送能力由原来的1036万吨,提高至2420万吨。2010年8月,蓝烟铁路电气化改造完成,牵引力由目前的3500吨提升至5000吨,年输运能力由现在的3000万吨增加到5000万吨。 此外,改造后蓝烟线可以适应当前列车提速的要求,承受时速达200公里的动车组运行。 尽管几次改进提升了运力,但是作为烟台港的主要疏港通道,随着烟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蓝烟铁路运输密度逐年增加,运能不足与运输要求的矛盾仍旧十分严峻。烟台港口经济要发展就必须打破铁路的制约,提高铁路的运输能力,因此规划建设快速铁路网也显得越来越紧迫。 鲁东大学交通学院副教授顾九春:技术已成熟开通高铁迫在眉睫 “山东省提出建设蓝黄经济区,烟台是这两区中的重要一环,将会有许多发展机遇,但是烟台的铁路交通建设要相对滞后很多年,目前烟台尚没有一趟连通其他城市的动车或高铁。”鲁东大学交通学院副教授顾九春分析说,烟台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发展受到蓝烟铁路的制约,开通动车或高铁可以说是迫在眉睫。 对于烟台到潍坊的快速铁路规划,顾九春认为,作为山东省快速铁路规划的一部分,这将在山东省东部连成一个快速铁路网,推动整个胶东半岛乃至全省的快速铁路网建设,方便了市民出行,为发展旅游业和经贸交流铺平道路。“而且350公里的时速在全国已经有先例,建设快速铁路的技术已经很成熟。”顾九春说。 省人大代表烟台大学教授王全杰:三条高速路也比不上一条铁路 谈及烟台目前的交通状况,省人大代表、烟台大学教授王全杰表示,烟台现在的交通状况发展不平衡,铁路相对航空和公路来讲,明显要落后一些。 王全杰告诉记者,自己对于烟台的铁路建设很关切,早在1998年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时,他就建议铁道部开通烟台到西安的列车。 “烟台的动车和轻轨都是设想了好几年,现如今才开始动工,跟进速度有待加快,毕竟铁路客货流量大、速度快,关系到一个城市的经济命脉。”王全杰说,如果烟台的铁路建设能够快速跟进,像烟台现在新开通的航线一样四通八达,烟台的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好。 “从总体效果来看,三条高速路也比不上一条铁路。”在王全杰看来,铁路是既便捷又经济的交通方式,尤其是动车,价格比飞机便宜,安全性高,运行速度也快,烟台通往青岛、潍坊以及济南的快速铁路如果规划开建,将对烟台的城市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孙健刘向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