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网8月27日报道,自2013年9月1日起,铁路部门将调整火车票退票和改签办法,并实行火车票梯次退票方案。 铁路退票新规一出台即在网上引起热议,部分网友将退票费率由原来的5%调整为5%-20%,解读为“变相涨价”。笔者以为,将铁路退票新规视为“变相涨价”存在过度解读,忽视了新规出台的背景。 首先,铁路出台退票新规是为了解决退票量居高不下的难题。据铁总统计,2013年1月1日至7月15日,全国铁路日均退票量同比增加77.6%,今年暑运前期日均退票量是日常退票量的2倍,同比增长50.4%;春运期间日均退票量是日常退票量的3倍,同比增长110%。如此多的退票,既造成社会资源和铁路运力的严重浪费,也增加了铁路二次售票压力,侵占了广大旅客的购票权益,从某种意义上讲,还诱发了“购票难”,毕竟铁路总体票源有限。作为企业,铁路既有解决退票难题的义务,将有限的票源售给最需要的旅客;也有解决退票难题的动力,退票少了,票源流向就合理,就能实现运输效益最大化。 其次,铁路出台退票新规是为了引导旅客合理规划行程。自铁路实行新售票时间以来,在预售期增多的情况下,退票率大幅上升,且退票时间大多集中在开车前24小时以内。据铁总公布的数据表明,在开车前24小时以内退票的比例为73.5%,24至48小时退票的比例为11.7%,48小时以上退票的比例为14.8%。退票率上升原因很多,但之前执行5%的低退票费率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而48小时以内退票比例高达85.2%也说明了旅客在规划行程时随意性较大。由于退票代价较小,同时预订不同时间和车次的车票,等到临走时退掉多订的票是部分旅客惯用的“潜规则”。铁路退票新规主要针对的是规划行程较随意的旅客,梯次退票方案将使这部分旅客在出行购票时更谨慎,有利于引导旅客合理规划行程。 铁路出台退票新规是解决退票难题的市场行为,是一种经营策略的调整,既没有“变相涨价”的目的,更不存在“变相涨价”的事实。从不同角度解读,铁路退票新规得出不同的观点是正常的,但过度解读显然不符合实际,既没有必要,也不可取。 (作者:宋化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