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正在成为中国的一个“国家推销品”。 12月初,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期间,获赠一座中国高铁模型,中国总理李克强向其力荐这一高端的中国制造。此前的10月中、11月底,李克强出访泰国、罗马利亚期间也“推销”过中国高铁。 借此东风,中国高铁连着几年“走出去”的尝试后,再度扬起出海的风帆。事实上,中国高铁的研制、生产、建设史,不过短短十几年,而国外西门子、阿尔斯通等巨头,则已在此领域深耕数十年,用中国铁道科学院一位专家的说法,“人家是老师,我们是学生”。近年的“7·23”甬温线事故案等,还不时给方兴未艾的高铁蒙上阴影。 然而全球最大规模的成功实践,已经给世界带来对中国高铁的自信。目前,中国通车高铁里程已经突破一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中国每天大约有160万人次选择乘坐高铁出行。 按照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时红秀的理解,高铁技术,是一个“大国技术”,代表着“大国范儿”。“学生”不一定永远是“学生”,拥有自己的标准便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未来中国高铁成套设备如果走出国门,很可能意味着同时实现标准输出。 如同当年西门子、阿尔斯通为进入中国而“拼斗”一样,中国高铁走出去也必然会面临激烈竞争。“衬衫换飞机”能否转变成为“高铁换牛肉”,是对中国高铁全指标链的一次全面检验,也是中国产业向自主技术牵引转变的新的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