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2月6日电(记者胡苏)农历正月初六清晨,天色微亮。孔华勇刚刚走上站台,“小黑”就从旁边的小土坡欢快地跑来,在他腿边蹭来蹭去。 孔华勇是南昌铁路局城头火车站站长,“小黑”是一条大黑狗。“站里总共6名职工,加上"小黑",我们是"七个老伙计"。”孔华勇说。 站房群山环抱,铁轨依山傍水,组成了这个鹰厦铁路339公里处的“五等小站”。虽然名叫城头站,但距离最近的福建沙县县城,还有足足5公里。 “每天有一对通勤列车经过这里,但到达时间没个准头。”孔华勇告诉记者,除了通勤车,职工全靠小船摆渡。有时等不到小船,只能徒步走1个小时的山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在站里溜达了一圈,小黑又过来跟孔华勇撒欢。“车站建在深山里,方圆几公里无村庄。"小黑"跟着我们生活了好几年,每天按时接送我们上下班。对穿便装的人,它爱答不理,可一见到穿着铁路制服的人,就会拼命摇尾巴。”老孔摸着“小黑”的脑袋说。 城头站不办理客运业务,列车只在这里会让、通过。将小站与外界联在一起的,只有工作台上的电话机和每小时驶过的2趟火车。6名职工、3人一班,每天负责接发35趟车,日复一日守护着鹰厦铁路的安全。到今年春运,城头站已实现安全行车4600多天。 “站里6个人家都在河对岸的沙县,可逢年过节却都习惯待在车站。”今年50岁的“开站元老”卞保国,在这儿一干就是12年。每年除夕夜,家人早已习惯为他单独留一份饭菜,等他第二天下班回来吃。“大家忙过年,铁路过年忙。过年人不在站里,心里不踏实!” 小站职工高玉良告诉记者,时间对于他们而言,不是星期几,而是每天交接班的6时和18时。工作之余,“白天看大山、晚上数星星”,几个“雪花飞舞”的电视节目,是他们唯一的娱乐。 傍晚,沙溪河对岸亮起万家灯火,小站的厨房也热闹起来。餐桌上,红烧排骨闪着油亮的光泽,蛋花汤热气腾腾,鱼和肉是大伙儿从家带来的,青菜和豆角是副站长周中明在站旁开垦的小菜园种的。“老伙计”们围在一起吃饭聊天,“小黑”就在旁边摇着尾巴绕圈圈。 在大山的北头,充满活力的“新生代”—向莆铁路,已接过鹰厦铁路“老大哥”的接力棒,运送着南来北往的旅客。“现在大家出门都爱坐动车,也不知道这个五等小站还能发挥多久的作用。”孔华勇说,“虽然整天守着这个不起眼的小站,但看到铁路一天天的变化,心里还是挺高兴。” 作者:胡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