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腿跪在钢轨上,双手按住轨枕,趴下,看钢轨的下颚是不是在一条直线上——1月29日,在群山环抱之中的辛泰铁路淄博工务段黑旺线路工区,记者按照51岁的老工长、共产党员陈思胜的示范做起这一套检查线路的动作,只感到手凉膝痛,却半天没看出线路的细微差别。 陈思胜1米7的个头,黝黑壮实。类似的动作,他不知重复了多少次。哪里线路有问题,他一看就能作出准确判断。卷起裤腿,记者发现,他的膝盖下部竟是黑色的。陈思胜说,由于常年以跪姿检查铁路线,膝盖冬天发黑、夏天发红,他和工友们对此早已习惯了。 工务大抵是铁路诸多工种当中最辛苦的之一,但自担任班长、工长以来,他所负责的铁路线25年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和职工人身伤害事故。 "保养、维修铁路可不是‘粗活’,而是精确到毫米的‘细活’。"陈思胜说,"像轨距要求是1435毫米,误差最大不能超过+4毫米、-2毫米,一个月检查两次,都记录在案。" 在一段钢轨边,陈思胜拿出随身携带的锤子边敲边向记者解释,"用锤子敲一是听响声,二是看松动不松动。响声发脆,说明钢轨紧固;响声发闷,就可能有松动。"陈思胜在一段敲击声音发闷的钢轨处停了下来,作了标记,并在笔记本上记录。标记与记录相辅,方便第二天维修作业。 今年春节期间,陈思胜还要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看着一列列货车、客车平顺地从铁路线上驶过,我感到很满足。"陈思胜说,再过4年他就到55岁的退休年龄了,但他还想以返聘等形式继续在这条山区铁路线上干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