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昨天下午4时,旅客在昆山火车站等待一列火车进站。 本报记者 周 舟 摄 昨天是春运最后一天。40天的春运,我市公路共发送旅客67万人次,铁路发送旅客87万人次。相比去年同期,公路客运客流同比下降约13%,铁路客流增长约2%,高铁拉动铁路成春运主力。 乘坐高铁 尽享便利 来自山东济南的李姝颖,几年前春节回家对她来说还是一次煎熬:“从昆山坐绿皮车去济南,得坐上16个小时的火车才能到家,腿都坐麻了。”而今年,她顺利地买到了回家的高铁车票。“高铁车票只要4个小时就能到家,而且前往济南可供选择的高铁和动车有11趟,票很容易买。” 李姝颖笑着说。昆山南站目前已拥有沪宁、沪杭、京沪等多条高铁,春运每日停站办客的列车多达181趟,春运高峰日客流近3万,春运期间搭乘动车组出行的乘客数占昆山铁路客流总量超过50%,动车组客流占比在全国范围居于前列。 买票候车 不排长龙 今年春运,无论是铁路售票窗口,还是汽车站的售票大厅,都不见了往年的长龙队。 铁路昆山站票务值班员戴伟华介绍,这和买票手段的越来越灵活多样分不开。大多数旅客都采用电话和网络购票,整个春运期间采用这两种方式购票的超过售票量80%,年前返乡高峰时段甚至高达90%,大大减轻了窗口售票的压力,且昆山站和昆山南站还推出了26台自动售(取)票机,代售点达到了17家,覆盖除周庄外的所有区镇,就近购票和换票的市民也比以前多了。 下转A2版 上接A1版 定制服务 一路走好 春节前夕,昆山交通局、铁路警方和昆山站等春运相关部门一线工作人员连续奋战两晚,送走了两趟特殊的始发临客列车,临客L190次列车、L8506次列车载着5000名旅客踏上前往西安、阜阳方向的返乡路。春运返乡高峰连开两趟始发临客列车,这在昆山站春运史上还是第一次。这是我市相关部门根据在昆返乡务工客流去向,通过向上海铁路局申请运力,专门抽调两趟18节大编组列车,让众多在昆务工人员能够坐上实惠的绿皮车返乡。 今年春运,铁路昆山站推行的“春运史上最低团体票办理门槛”、“自组团”订票等定制服务受到外来务工人员欢迎。其中,团体票预订不仅早在春运开始前一个月就已经启动,还降低了订票门槛。最终,我市团体票申请共配得临客车票近1.7万张。昆山客运中心站启动的“送票上门”服务工作,走进了27家在昆高校和企业售票,售出车票6500余张。 除了依据昆山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增加运力和提供售票服务外,我市春运今年还推出了众多智慧服务产品,比如客运汽车站推出的微信和微博服务,公交部门推出的“掌上智能公交”服务,都让众多旅客足不出户,也能实时掌握春运出行信息。本报记者 张振宇 作者:张振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