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高铁,世界也需要高铁。目前,中国高铁的运营里程领先全球,已占全世界的“半壁江山”,同时中国高铁的技术是集大成者,引来了世界各国跟风和效仿。但中国高铁发展轨迹在国外难以做到。因为中国拥有的制度和经济优势,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无法具备的,也是无法比拟的。 高铁在中国发展是必然而非偶然,因为中国需要高铁。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员、物资、信息流通频繁的大工业与商业社会,迫切需要高铁这样的便捷的大运输量的交通工具。同时随着我国小农经济、区域经济破茧而出,亟待形成统一大市场,迫切需要一个像高铁这样的快速、高效、完整的交通网络。 事实上,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我国曾致力于快速发展汽车行业,上千种汽车品牌充斥国人目光。实践证明,我国成为橡胶轮子上的国家后,能源和环境问题成了巨大隐忧。到新世纪后,高铁所特有的速度快、成本低、技术先进、低碳环保的优势,日益为全社会和广大群众所认可。 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有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举国上下有着强大的推动力和执行力;同时我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自主创新能力,因此在简短的时间里,我国高铁建设发展十分迅速。到2013年,我国高铁营业里程达到了11028公里,占世界高铁营业总里程的一半,成为了世界高铁投产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而当前我国在建高铁规模也达1.2万公里,也成为了世界高铁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转型中,覆盖影响全国80%的行政区域的高铁发挥了重要引擎和催化剂作用。目前,各条高铁在促进沿线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城市集聚效应。在环渤海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经济龙头带动下,高铁沿线各区域经济均衡化发展趋势越发明显。已安全运客1.2亿人、开通已4年多的武广高铁(京广高铁武广段),不仅带动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珠三角城市群高速发展,还不断推高了沿线15座城市经济总量,各城市GDP年增幅较无高铁前均超过了5个百分点。同时粤港澳地区向湘鄂两省产业转移高达千亿元,粤湘鄂三省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日益缩小。 而中国高铁客观上也推动了现代物流业大发展。高铁分流了普速铁路大部分客车,为普速铁路货运能力“松绑”,既保障了事关国计民生的重点物资运输,又促进了区域经济要素高速流动。 日趋完善、发达的高铁网络,使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南北纵向客流和东西横向物流两大瓶颈得到了根本性缓解,使我国投资重心西移、劳动力回归以及城市群统筹发展战略得以逐步实现。高铁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影响者。 而世界也需要高铁。放眼世界,各国也都在大力发展高铁。在欧洲,泛欧高铁网已见雏形,跨欧洲互操作技术与系统取得重大进展,然而其最有代表性的“欧洲之星”日均运量不到武广高铁的四分之一;在日本,随着北海道东干线的建成通车,高铁运输组织、安全保障与服务技术已居世界前列,然而其运营速度至少落后中国二十年;在美国,有媒体惊呼:曾经总里程接近70万公里的美国铁路,在中国高铁面前,犹如游乐场的玩具火车。在民众呼吁下,大规模高铁建设已全面启动。 总而言之,中国高铁发展轨迹在国外难以复制,也难以实现。因为发展高铁首先要有长期经济发展积累和支撑。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没有经济支撑,高铁无法快速发展,而日益完善的高铁也已成为了中国经济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支撑。其次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中国高铁通过创新驱动,拥有了科学的设计、精到的施工、先进的列车、高端的运行控制技术等。不过最为重要是,需要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中国集中精力办大事的决心和恒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