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铁道网通讯员朱震)自2008年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以来的5年间,中国高铁项目飞速发展,总里程已经突破1万公里,雄踞世界第一。 “打铁还须自身硬”,众所周知,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遍布世界各个角落。而“高铁”作为“中国制造”一个里程碑式的“中国名片”展现在世界各国面前。随着中国高铁的不断发展、成熟,中国已经同包括美国、巴西以及白俄罗斯在内的多个国家建立了高铁合作关系。由此可见,中国高铁已经走向了世界,作为具有民族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高铁,不仅在改善国人出行条件方面做出了贡献,更是积极有效的推动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成为中国沟通世界的又一桥梁和纽带。可是单纯的加工制造而不掌握核心技术并不会带来可观的经济的效益。只有真正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才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中国高铁行业的技术进化史,就是一部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然后国产化、再创新,最终全球输出的历史。毋庸置疑,经过多年国人的艰辛努力,我国高铁的发展成就显著,不仅拥有量雄居世界前列,而且高铁技术、安全等方面日趋成熟并逐步引领世界潮流。随着我国高铁的不断发展,高铁凭借其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绿色环保、平稳舒适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国人的追捧,已经成为国人探亲访友、旅游度假、工作出差的首选交通工具。而凭借围绕高铁组成的各类经济圈和生活圈也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新亮点。高铁已经成为我们的民族品牌,肩负着深刻的历史使命。 随着经济的发展,东部带动中西部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各地流动和交流必然会增加。客运量还会增加。随着中国高铁的发展,“四纵四横”铁路快客通道和六大城际快客系统的实现,高速铁路网将形成网络效应,将对现有交通运输格局产生较大影响。展望未来中国将打造“高铁丝绸之路”时速350公里贯穿17国从北京到伦敦仅两天。 总体来讲,高铁发展是适合了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是适度超前,我们并不是盲目的在发展。 我们相信,随着高铁走出国门,中国的高铁事业又将迎来一个发展的春天。高铁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给我们国民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更从侧面充分的展现了中国强大的综合国力,我们衷心希望高铁这个耀眼的民族品牌成为推动我国外交事业的“助推器”,搭建起中国沟通世界各国的友谊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