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铁路系统大刀阔斧地进行组织实施货运改革的同时,隶属于各个地方铁路局的非运输企业也开始改变以往“等米下锅”的局面,积极“找米下锅”。加强市场调研、拓展更符合市场的新业务、创新技术更新设备、调整产业结构、关闭亏损业务……铁路非运输企业开始真正融入市场。 随着铁路市场化进程步伐的不断加快,包含铁路多元经营在内的整个铁路企业,向市场全方位出击,向市场求生存,向市场求发展,向市场求效益。 多年来,铁路的多元经营在不断地发展着,但无论怎样的发展,都是依靠两条钢轨,像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离不开铁路的哺育。随着铁路市场化改革的不断发展,再加上铁路运输处于低迷期,铁路的多元经营企业不断地与母体断奶,依托地理及铁路的优势,向物流、商贸等进军,去开拓一片新的天地。 随着铁路市场化的不断发展,铁路货运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推进,货运收费的更加简洁明了,让依附于铁路主业的多经企业再不能依附在运输主业靠收附加费来生存了,必须自立自强,靠自己的两条腿“找米下锅”了。人民网6月10日发表的文章《铁路“子弟”谋求多元化加快市场融入》,介绍了昆明铁路局的云南红河物流、南宁铁路局的柳州宁铁物资工业总公司、成都铁路局的德阳铁路轨枕厂在脱离铁路母体后,转变观念,走向市场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铁路的多元经营企业,说是独立于铁路主体之外自主经营的企业,但长期在主业的庇护下,一直游离于市场之外,在主业的碗里分杯羹,现在渐渐地脱离主体,在市场的大潮中经风历雨,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自己的能力向市场出击,让自己逐渐的长大。 作为铁路,运输主业在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方便的出行做着服务,但多元经营在铁路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铁路的多元经营,是铁路的“子弟”,在物流、商贸、服务等行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又不能依赖于铁路,在稳住铁路这块市场的同时,还应该向其他行业进军,比如批发零售、依托城镇化的发展,结合铁路沿线土地和房地产开发来延伸产业链,将自己做大做强。经过多年的经营和向市场化的推进,各铁路局的多元经营收入已撑起了铁路收入的半壁江山,相信在不远的未来,铁路多元经营的内容会越来越丰富,规模会越来越大,会为铁路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冯根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