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7.1”调图,又将来临。优化运输结构,提高运能,想必是铁路部门调图的初衷。然后,我们还未全面享受调图后的便利,却徒增上座率的烦恼。媒体如此死磕高铁上座率,我们是会误事的。 高铁上座率低,这个结论是不是真命题,我们需要仔细斟酌。这个结论选取多大的调查范围,选取的调查对象是否具有代表性,以什么作为参照,选取的调查时间是否恰当……这些都是下结论的基础,否则这样的调查结果,只会误导人。 高铁上座率低,给我们的第一感觉,是运能过剩。可事实上,真是如此吗?我们“一票难求”的现状彻底解决了吗?用淡季的客流,来判断铁路运能,让我们这些寒暑假的旅客情何以堪。如果我们的运能提升止步于现状,到时候“一票难求”的苦,我们又该向谁诉说! 高铁上座率低,我们会不自觉地拿绿皮车说事,拿高铁票价说事。我清楚记得期盼高铁开通的点滴,时刻铭记着享受高铁舒适的感觉。也许,偶尔我也会去回味绿皮车的记忆,可是真正的出行还是会选择快捷的高铁。当然,高铁的成本高,票价自然比普通车贵,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毕竟,跑得快的牛儿不吃草,不是跑不快,而是要饿死。 高铁上座率低,这一热门的话题,自然少不了所谓专家的狂人诳语。“空着可以欣赏用”,这句雷人之语,自然会招致我们这些普通旅客的责骂。不过,换个角度想想,也没有必要大伤肝火。因为,这并不是铁路部门的态度,只是我们误读了所谓专家的职业。 高铁上座率低,遇到“空着可以欣赏用”的谬语,自然成为各大媒体吸人眼球的好素材。可是,我们媒体不能忘记自身的使命。单靠抢头条、抢访问量,不顾事件的影响,这真是我们媒体的不该了。 高铁上座低,反映出铁路运能的提升,但并不能否定铁路建设仍需加强的事实。言论自由,但是不能不经调查就信口开河。我们在享受高铁便捷舒适的同时,不能忘恩负义。如此死磕高铁上座率,如若误了铁路建设发展的大事,误了人们出行的大事,我们就真该找这不负责的死磕说理去。(郑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