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晚8时,邯长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复线全线贯通,这为我市进一步巩固提升区域立体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地位奠定了基础。 邯长铁路是我市的经济命脉线。据介绍,邯长铁路始建于1978年,东起京广线邯郸站,西至太焦线长治北站,全长221.7公里,邯郸境内为151公里,山西境内70.7公里,为单线国家I级铁路。由原磁山支线、邯和支线、磁涉支线和涉长铁路组成。共有车站33个,设计运输能力1390万吨。1998年,为配合邯济铁路通车的需要,又投资9.4亿元进行了扩能改造,运输能力达到1900万吨。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铁路沿线经济发展迅猛,货运客运数量成倍增长,原有邯长铁路运量和运力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运能严重不足,制约了沿线经济的发展。造成该通道东西交通不畅,出海通道受到制约,影响了我市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步伐,邯长铁路运量和运力的矛盾日益突出,扩能改造迫在眉睫。为此,我市联合太原等地共同实施了邯长铁路扩能改造工程。 据了解,邯长铁路扩能改造工程于2010年9月28日开工。工程主要包括:邯郸南站至悬钟增建复线、实施电气化改造、由半自动闭塞升级为自动闭塞;悬钟至长治北单线现状电气化改造,维持半自闭;改造13个车站,并拆除牛叫河、磁西、东戌、弹音4个车站;全线为全立交全封闭。 通车后,长治北至悬钟段近期最大区段货流密度为2500万吨/年,开通客车3对/日;远期最大区段货流密度10200万吨/年,开通客车4对/日。悬钟至邯郸南段近期最大区段货流密度4800万吨/年,开通客车6对/日;远期最大区段货流密度13300万吨/年,开通客车8对/日。 据市铁路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邯长铁路扩能改造工程,与邯济、邯黄铁路共同构成我市连接晋东南与山东城市群、环渤海经济圈的“黄金走廊”,将为我市带来巨大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