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近期发展势头迅猛,从软件到硬件都有了质的飞跃,特别是高速铁路开拓了里程碑式的发展,更是让我国跻身于国际高精尖技术强国之列。高铁技术和航天、核工业等技术一样,代表着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工业制造能力。特别是近年来,中国不但自行开拓国内市场,大力发展高铁事业,更是走出国门不断向全世界推销中国的高铁技术,去年成功进入高铁技术发达的德国市场,引发了国际关注和热议。 在国内,近几年中国铁路发展日新月异,货运重载技术装备世界领先,货物快运业务逐渐适应市场,改变着传递的时间和速度。大秦铁路、青藏铁路、京沪高铁、兰新高铁、京石高铁、石太高铁……每一条铁路都是一个奇迹。11月16日11时刚刚开通的兰新高铁新疆段线路,线路全长1776公里,途径甘肃、青海、新疆,为目前世界上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兰新高铁新疆段途径烟墩、百里、三十里、达坂城4大风区,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铁路风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修建了以路基挡风墙、桥梁挡风屏和防风明洞为主的462公里、宽3-4米的“防风工程”,这是中国高铁首次将防风工程技术运用到铁路建设之中;架筑的桥梁铁轨穿越中国海拔最低的吐鲁番盆地和海拔最高的祁连山高铁隧道;首次应用“管道运送”垃圾系统;全程实行维汉双语服务等等,每一项工程都开创了铁路发展史的先河。中国铁路发展的势头依然迅猛,不断的开拓着国内的市场,改变着铁路以往的面貌,特别是近期推出的网络购票、火车票预售期延长等一系列接地气,人性化的服务,更是将铁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相信将来的中国铁路发展一定会实现客运高铁的全覆盖运营,为老百姓服务,更好的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枢纽的作用,为中国经济崛起带来的新成果。 在国外,“高铁外交”凸显国人的自信,目前在我国已经建成运营超一万公里的高铁线路,担负着全国各地繁忙的交通运输业务。同时由我国自行设计的高寒、防风沙、耐高温、耐湿性能的动车组,已经顺利经过测试并运营到线路中,穿行在我国极其复杂的地质、地理和气候等不同条件的线路上。积累了比较成熟的运营经验,为高铁技术走向国际提供强有力的证据。同时中国高铁由于现行一步具备了较大的价格优势。 从去年10月开始,中国开始了“高铁外交”,分别向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推销过中国高铁。近期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成功将中国高铁“开进”了俄罗斯。总理访俄期间,中国发改委与俄罗斯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与俄国家铁路公司四方签署高铁合作备忘录,向俄罗斯“推销”中国高铁动车组。当地时间19日,中国铁建中非建设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曹保刚与尼日利亚交通部部长依瑞士-乌斯曼在尼首都阿布贾正式签署尼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这一总金额为119.7亿美元合同的签署,项目建成后,将对加快尼及西非区域经济发展发挥引擎作用,对于建设非洲沿海经济走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国高铁已经冲出国门,开始在世界的舞台上进行着精采的表演,祝愿中国高铁越走越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