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合并读秒。根据前晚中国南车的公告,因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拟筹划重大事项,鉴于该事项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经公司申请,公司股票自2014年12月1日起继续停牌,预计继续停牌时间不超过一个月。昨日正是预计停牌的截止日期。不过,截至南都记者发稿,南北车仍未发布合并公告。南北车合并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高铁企业。中信证券资深人士对南都记者称,南北车合并方案的出台将大大刺激高铁行业的发展。昨日,受消息影响,高铁板块个股大涨,太原重工等7只股涨停。 合并前难点:股权处置 自10月27日,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均以拟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为由突然双双停牌,10月31日、12月1日两公司再发公告继续停牌。南都记者昨日分别联系了两家上市公司的董秘办,与此前“公告会出来”的说法不同的是,昨日有关人士一律未予回应。 而接近中国北车的一位前高管向南都记者表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从两家渊源看,当年分家可激励竞争,现在要再合并,还是存在各种疑难点,这也是事件敏感的一个原因。”据介绍,股权处置、人事方案将是最大的疑难点。 受南北车合并消息待发布的影响,昨日高铁概念股猛涨,7只个股如高盟新材、晋西车轴等涨停。 合并后重点:动车技术标准化 “动车技术标准化是合并后的中车集团未来工作重点,将有利于中国动车海外出口。”昨日,中信证券一位资深分析人士向南都记者表示,对中国南车、中国北车长期利好,南北车合并预计将能带动产业链上电子、电气、材料、机械核心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 宏源证券分析师瞿永忠向南都记者分析认为,两车合并还是有希望在海外市场不断突破的大进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发展生态。 铁道党校副教授张汉斌认为,由于施工与运营经验丰富,技术全面、集成度高,性价比高,可以适合不同国家需求,中国铁路和高铁装备及建造、运营技术已成为一张“中国名片”。需要注意的是,铁路产业链长,融合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密集,对促进就业与产业结构升级大有助益。 “现实来看,由于铁路建设关联到钢铁、水泥等多个行业,而国内这些行业正遭遇产能过剩问题,因此开展对外铁路特别是高铁合作,对化解国内部分行业过剩产能具有积极作用。”张汉斌分析称,另一方面,及时开拓海外市场,也是中国铁路前瞻性动态解决产能过剩的一个战略。 中国高铁走出去 南都记者仔细查阅了中国南北车分家14年来的发展史,双方可谓“不分伯仲”。有接近消息源的业内人士向南都记者表示,近年来中国铁路在业务分配上基本形成了一个不明说的共识,就是“南方归南车,北方归北车”,双方业务规模基本保持相当。 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目前都在生产铁路机车、城市轨道车、动车组,两家公司的产品和业务基本一模一样。2013年,中国北车营收达972亿元,净利润42亿元。中国南车则营收966亿元,净利润41亿元。国际业务方面,北车和南车分别是去年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冠亚军。2014年,中国铁路总公司总共采购282列动车组,其中中国北车获得150列,订单额约271亿元,中国南车获得132列,订单额约246亿元。 事实上,2014年对中国铁路特别是中国高铁“走出去”来说,是丰收的一年。南车出口阿根廷10亿合同金额动车组,中国企业在海外承建的第一个高铁项目土耳其安伊高铁通车运营,匈塞铁路签约,中泰合建铁路签约等。不仅中国铁路装备跨洋落地投运,而且中国铁路建设技术、管理标准也将推延到欧洲、泛亚等地。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目前,我国在高铁的核心技术领域,已在国内外提交专利申请超过1000件,并通过专利许可、交叉许可等方式,打造了产品“走出去”的基础。 南都记者从接近中国南车的业内人士了解到,南车内部很明白,合并后就是全球最大的高铁企业,但现在进入发达国家仍然存在障碍,一方面技术和商务文本的规范程度跟国际还未接轨,另外发达国家对品牌形象的要求更高,标准认证等壁垒也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