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4年,我要再次坐长途客车卧铺回老家过年。此前,网上抢不到高铁票,后来放弃高铁,火车卧铺票也买不到了。 这几年,高铁票明显走俏了。2009年底武广高铁开通后,即便是春运,预订高铁票也相当容易,放票当日在网上轻松买到,都用不上各种抢票神器。一大背景是:高铁座位票的价格是快车卧铺票的两倍多、座位票的三倍多。开始一段时间,高铁最为人诟病的是上座率,加上陆续爆发的高铁腐败窝案,对高铁的指责之声相当密集。低价车次的逐渐减少,高铁上座率却一度提升缓慢,这类谴责的声浪一度持续高涨。在铁道部撤销之前,高铁的士气和发展都陷入低谷。随着本届政府对高铁投资回温,特别是李克强总理每次出访都要对外推介中国高铁产业链,社会舆论对高铁的观感也逐渐回归正面。 高铁打击最大的,除了短途航班,还有长途汽车。在运力紧张的年代,长途卧铺客车一度风行,现在已经沦为鸡肋,春运时刻才有最大的春光。 我的家乡地理位置不尴不尬,夹在两个省会城市之间,机场都远,何况春节前从南向北的机票那么贵,唯一的选择就是卧铺客车了,路途费时是高铁的2倍多,价格却差不多;费时与火车快车差不多,但价格是火车卧铺的近两倍——春运期间汽车票价上浮到顶。这种客车客户体验很差,气味难闻,想一想大家都把鞋子脱了呆在一辆有三四十个卧铺位的封闭空间里是什么味道?车里只要有几个脚臭的,这趟就必是遭罪。从概率上说,满载的车辆遇上这种情景大概是100%。被子倒是天天换的,但夜里会因为内外温差大,车内玻璃不断形成水汽滑落,经常打湿靠窗的被子。几年前,我曾与长途客卧一位司机聊天,说他们春运一天的毛利润率太高了,对方回应说,平时不满座,票价也不高,一年也就指望春运赚笔大钱了。现在随着高铁上座率的提升,长途客卧更是严重依赖春运了。 在东部发达地区之外,近日有新闻说7省区筹划西部高铁通道,从内蒙古、陕西、湖北一直贯穿到海南,将串起中西部6大城市群。高铁投资继续突飞猛进,这次与几年前不同,貌似看不到多少反对声浪了。这是高铁进入真正黄金时代的一个隐喻,亏损的压力逐渐减小,将来财务平衡的曙光越来越清晰,更关键的是社会效应不断彰显,这个背景是坐高铁的人越来越多,骂高铁的人越来越少,这与近年经济发展有关,也与高铁效应逐步释放有关。 与高铁大干特干同步的,还有支线机场建设热潮。小机场的亏损,与高铁一样是热门话题。相比之下,现阶段来说,高铁的非议可能越来越小,因为通高铁的地市,冲击最大的便是短途航班。有一次我去长沙公干,第二天就要出发,高铁票已经订完,便订机票。结果天气原因和流量管制不断延迟起飞,在机场呆了一夜,第三天中午才抵达长沙,早知这样不如订第三天的高铁。之后,凡是高铁四五个小时车程内的旅程,我都更愿意坐火车而不是飞机。 高铁概念是可以长期关注的,万一真有中国高铁贯穿东南亚的一天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