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10日,张曙光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接受庭审 新华社发 原标题:张曙光贿选院士巨资正在调查 多位院士认为“院士享有终身特权”系贿选主因 京华时报讯 据央视昨日消息,对于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副总工程师张曙光以参评院士为名所贿的巨额究竟花在什么地方,司法机关正在进行调查。不少院士表示,希望对张曙光贿选案一查到底。 院士们希望一查到底 张曙光2007年首次参评院士时,很多院士都收到了匿名信举报其学术成果造假,中科院组织人员赴原铁道部调查,当时的铁道部给的回复“斩钉截铁”予以否认,还盖了红章。 针对张曙光巨资贿选院士事件,多位院士近日接受采访认为,需改革中国院士制度,将院士恢复为终身荣誉,而不再是“终身特权”,那么评选中的潜规则就能自动消除。院士们表示,希望对张曙光贿选案一查到底。 院士可享副省级待遇 院士制度在国外仅仅是学术会员群体,不仅没有待遇,而且还要缴纳会费。但在中国,为何像张曙光这样的局级干部还要参选院士?院士头衔究竟有什么魔力,让铁道部盖红章为张曙光参评院士材料的真假作伪证? “你再高的高官也很快到60岁要退休,但院士是终身制的”,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卢强认为这是院士桂冠吸引官员的重要原因。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指出,当前很多大学和研究机构引进院士都会开出丰厚待遇,大体按照所谓副省级待遇,比如在小车、秘书、医疗、交通等方面,如果折算一下一年100万到500万不是个问题。而院士对所在单位而言,能在科研资源分配上获利,不少院士本身就掌握很多评审权,无法估量,一个院士能够影响的科研资源在几百万上千万不是问题。 选院士不应单位推荐 目前中科院院士评选有两种推荐方式,一是院士直接推荐候选人,二是国内有关科学技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中国科协所属一级学会,按组织系统推荐候选人。工程院院士增选候选人则可通过院士或单位或全国性学会三种渠道提名。 “院士的评选过程,就注定了不仅他本人会推动这个事情,而且他所在单位要不遗余力去推动这个事情”,而单位推荐的存在,让投诉举报的处理也变得形同虚设。顾海兵认为,要想解决张曙光贿选之类的问题,就要把单位推荐的口完全封死,让学术问题回归学术界。 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郑哲敏认为,现在院士参评都是自己写材料,“这就有问题,别人来问你要材料,你可以提供,但你不能自己写”。他指出,当前增选院士单位参与、省里参与、学校参与、机构参与,“好像理所当然似的,其实是错的”。 京华时报记者商西 据央视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