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日报》28日发表题为“中国高铁外交一箭多雕”的文章,全文摘编如下: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上月出访东南亚,促成了中泰“高铁换大米”。近日,李克强中东欧之行,再度扮演“超级推销员”。25日,李克强与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和塞尔维亚总理达契奇在罗马尼亚共同宣布,三国将合作建设连接贝尔格莱德和布达佩斯的匈塞铁路。 匈塞铁路项目是中国首度把高铁输出到欧洲,是中国高铁迈向国际的重要一步。有媒体更形容为“中国高铁开到欧洲心脏”。该项目将在原有铁路基础上升级,进行现代化改造,工程量不容小觑。据匈牙利媒体报道,建成后铁路时速可达300公里。目前这条连接两国首都的铁路每天对开两趟,需要8个多小时走完约400公里的行程。 据报道,中国将主要在技术和融资上参与匈塞铁路的建设。项目预料将由中国的政策性开发金融机构提供融资,同时中国企业参与工程项目的装备、技术输出和施工。 访问罗马尼亚期间,李克强与罗国总理蓬塔会晤,双方决定在修建罗马尼亚高铁方面合作。与多位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时,李克强亦大力推介中国装备,表示中方愿与有关国家一道,将铁路合作打造成中国与中东欧合作的新亮点。早前,澳大利亚总督布赖斯访华,李克强也曾向他推荐中国高铁技术。 近年来,中国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突飞猛进,特别是高铁技术和建设水平大幅提升,从最初的核心技术全靠进口,到如今拥有多项专利和世界领先技术,中国不仅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总运营里程已超过一万公里,而且以其高品质、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在世界上赢得了口碑。 根据公开资料,截至2010年末,中国铁路相关企业在境外承揽的铁路项目遍及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同金额达260亿美元,铁路技术装备已出口亚洲、非洲、大洋洲、美洲30多个国家。其中,中国南车出品的机车、客车承担了土库曼斯坦90%的客运量、70%的货运量;承担了乌兹别克斯坦40%以上的客运量和30%以上的货运量。 近年来,习近平、李克强等国家领导人积极向世界各国推销中国高铁技术,高铁已成为中国外交的一张新名片,可与“乒乓外交”、“熊猫外交”相媲美。 中国推进“高铁外交”,既是国家战略需要,也是发展转型需要,可谓“一箭多雕”。一方面,有助中国出口产品结构转型,消化中国过剩产能,提高装备的品质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可帮助其他国家基础设施转型升级,挖掘新的合作点,为与这些国家全面合作、实现睦邻友好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做到全垄断。当然,市场再大,想参与竞争,得用技术和实力说话。如今,中国高铁就是带着自信和成熟的技术驶进了竞争激烈的欧洲市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需要世界,同样,世界五彩缤纷的舞台也实实在在离不开中国。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中国制造”已经风靡全球,“中国装备”也在走出国门,必将享誉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