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铁路、航空的不断发展,客运市场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公路客运每况愈下。对于这样的变化,从业者普遍认为是铁路“抢走”了公路客运市场,但业内人士却认为这是市场规律,是综合交通发展的必然结果,“两方应是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关系。” 本报记者 谢晓东 公路将部分市场返还给铁路 “这两年,道路客运客流量处于逐渐下降的趋势,今年春运表现得更为直观一些,这也引起了公路客运从业人员的恐慌。其实,我们应该理性去看待这一变化,从更高交通发展的战略角度和理性的思维来看待这一变化。”交运集团(青岛)董事长刘永康说,道路客运市场被铁路“抢走”这一说法不合适,只是公路客运将部分市场返还给铁路。 刘永康说,不同的运输方式有着不同的分工,每种交通运输方式都有着自己的经济运距。经济运距即最具优势的运输距离,1000公里以上航空优势尽显,500—1000公里,高铁与航空难分上下。而铁路客运对公路客运的影响主要在200—500公里的经济运距内,在100—200公里以内,铁路因在短距内平均运价较高,不具备“门到门”的服务优势,因此公路客运和自驾出行更占优势。 “按照整个运输体系而言,超过1000公里以上的出行,应该由航空承担;500—1000公里的出行由铁路承担;公路承担的主要是300公里以内的出行。”刘永康认为,当前客运市场的变化,是一种市场规律。 刘永康认为,过去铁路网络不发达,加之速度慢、购票难等原因,很难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大量的乘客出行由公路来承担,而随着铁路的不断发展,运输方式趋于更加合理化,各种运输方式分工也更加明确,公路只不过将旅客“还给”铁路,而不是被“抢走”。 协作大于竞争 业内人士认为,铁路对公路造成冲击的根本原因在于两种运输方式具有同一性,即在同一个运输通道内,两种运输方式具有很强的替代性或重叠性。但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下,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不应被看成单纯的竞争关系,而应是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关系。 “在铁路和公路并行的区域,铁路运距长、运量大而机动灵活性差;公路运距短、运量小而机动灵活性强,两者各有优缺点、相互补充,这意味着两者都有各自的市场空间。”业内人士说,比如在铁路没有覆盖的区域,公路客运可以在与铁路的衔接、转运上发挥作用。 他告诉记者,不同运输方式之间既有竞争,也要有协作,而且协作应当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也是运输效率合理化、资源使用率是否最大化、零换乘是否能实现的关键因素。 “各种方式之间有竞争,可以激活活力,提高运输服务水平;但是协作发展更能发挥好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提高综合运输的效益和效能。”业内人士说,各种运输方式都有其长处与短处,在充分发挥它们各自优势的同时,更需相互补充与共同协作,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运输业的要求。 “交通网织得越密对老百姓来说越好,老百姓出行就越方便快捷。”刘永康认为,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既有竞争关系,又有协作关系;竞争提高服务水平,协作实现零换乘,未来几年,老百姓的出行将会更方便、更舒适。 关键在资源统筹 现实中,一项运输活动往往无法由一种运输方式完成,由此,不同运输方式间的联合协作就成为决定运输效率,满足出行者“零换乘”和“无缝衔接”要求的关键因素。但是,不同运输方式之间联合协作的前提是统筹资源、建立多元化协调的交通体系。 “多种运输方式之间是否能够协作发展,关键在能否构建合理的多元协调交通体系,合理调配铁路、公路、民航等交通资源。”业内人士说,只有统筹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发挥好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提高综合运输的效益和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