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9日,中国铁建中非建设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曹保刚与尼日利亚交通部部长依瑞士.乌斯曼在尼首都阿布贾正式签署尼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这一总金额为119.7亿美元合同的签署,标志着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项目取得实质进展。 关心留意铁路发展建设的人会发现,非洲是中国铁路走出去的起航之地,也是目前最大的海外订单签约之地。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铁建实施的坦赞铁路已成为中非友谊的象征,笔者的父辈就曾参与了坦赞铁路的建设。进入新世纪,中国铁路装备更是畅行非洲市场。尽管有些国家战火不断,但丝毫也不能阻挡中国铁路装备技术在非洲开枝散叶,生根开花,这是为何? 共同的国际地位是非洲比较容易接纳中国技术的原因之一。绝大部分非洲国家是发展中国家,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身份的认同能够促进双方的沟通交流。人与人交往讲究一个门当户对,国家之间也是如此,正因为都同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面临共同的发展任务,交流起来自然比较容易一些。 良好的合作基础是非洲比较容易向中国示好的原因之二。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孤立,我们选择非洲作为突破口,不遗余力地营建中非友谊。老一辈领导人多次走访非洲国家,给予极大的物质、文化、技术支援,中国在联合国地位的恢复离不开非洲国家的支持。新一届领导人履新后秉承这一优良传统,继续加强中非合作,许多国家与我国成了世交,有了雄厚的人脉基础,还有什么不能谈呢? 合作战略得当是中国技术大受非洲青睐的原因之三。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合作,不象某些西方发达国家以占有非洲的资源为目的,而是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其立足点在于帮助当地发展起来。如建设用工本土化,项目施工期间将为尼提供近5万个直接就业机会、15万个间接就业机会,运营期间还可提供2万至3万个固定就业岗位。而尼沿海铁路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也将带动施工机械、机车车辆、钢材、机电产品等价值接近40亿美元的中国装备出口。单方盈利的生意做不长久,只有共赢才能走向未来。 中国铁路走出去既是中国企业责任,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客观需求。尼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正式签署,标志着中国铁路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走向海外。(谢晓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