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郑万高铁站点落地引发的“高铁争夺战”,目前仍在河南邓州、新野两地之间延续。近日,两地的地方政府表态,“充分尊重规划设计单位和专家组的意见”。 去年5月,从河南郑州始发、终点为重庆万州的郑万高铁湖北段高铁站从湖北十堰改至东津新区。这使得原本位于线路上计划设站的邓州市偏离,临近的新野则变得更符合铁路站点设置的“取直原则”,邓州、新野两地的“高铁争夺战”由此引发。 去年9月以来,邓州和新野两地的民间人士纷纷“出手”,“邓州同乡会”、“新野保路联盟”各自组织人员拉签名请愿。 地方政府更是想尽了办法。 邓州市政府摆出了2012年国务院批复的一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认为不论是从国家政策还是从惠及人口数量来看,邓州都应该是首选。 而新野则讲起了“成本”,强调在新野设站可以节省建设成本,并节省运行时间。此外,新野还认为作为老少边穷地区,应当被“特殊关照”。 随着两地“高铁争夺战”愈演愈烈,河南省政府先后两次组织专家论证。去年12月,省政府正式向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函,提出支持在位于两地之间的湖堰村设立邓州东站。 根据方案,邓州东站距邓州市区16公里,距新野城区14公里。中国工程院院士、铁路专家王梦恕认为,鉴于对高铁速度要求和对经济社会效益的考虑,目前在邓州和新野之间设邓州东站是最优方案。 然而,两地民间“保路组织”都还抱有一丝希望,尽力争取高铁站设在自己家乡。有关人士表示,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近日,随着舆论发酵,邓州、新野两地政府已表态:将服从服务好国家铁路建设规划和河南省“米”字形快速铁路网发展战略,充分尊重规划设计单位和专家组的意见,为郑万铁路顺利开通创造良好环境。 有专家指出,地方政府和民众希望以高铁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追求幸福生活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高铁的走线、设站必须有“全国一盘棋”大局意识,应科学规划,兼顾效益和公平,最终达到“最优布局”,不能因局部民意和地方政府的“公关”而随意更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