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宋敏 “南京到安阳的票太难买了,呜呜。”“上海也是,刷不到票,只好先坐飞机到郑州,再转大巴回家。”……距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的时候,微信群里一句“你几号到家”的询问,让小伙伴们瞬间炸开了锅。 相较大家的焦急和抱怨,我不禁暗自庆幸。不仅因为人在郑州,老家安阳就在省内,更因为对高铁给出行带来的变化深有感触。没有高铁前,每次回家都像打仗,尤其春运期间,郑州火车站人山人海,有票上不了车、到站下不去车都是常事,我就曾经历过提前一个小时排队取票硬是错过火车的“不堪往事”。 现在回家,早上不用起大早,从从容容去郑州东站,在自助售票机上买最近一班去安阳的高铁票,一个多小时就到了,不耽误中午吃老妈做的大餐。我这看似“炫耀”的形容引得小伙伴们艳羡不已,他们说我“从郑州回家简直和出门逛个街”一样方便。 2月17日,腊月二十九那天,我在高铁站候车回家,偶遇从安阳到郑州转车去广州的同学闫帅夫妻。“几年前上大学那会儿还没高铁,经常买不到卧铺票,坐硬座甚至站20多个小时才能回趟家。”闫帅对过去的“辛酸”记忆犹新。这次春运乘坐高铁回家给闫帅夫妻带来的是全新的感受,“太舒服了,上午10点多的高铁,下午4点多就到了”。 高铁的快速发展,实实在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从地图上看我省“米”字形网络规划中,“一竖”是目前已经贯通的京广高铁;南京、上海小伙伴期盼的徐兰高铁那“一横”也将于今年年底通车运营;“一撇”是郑州至万州高铁;“一捺”是郑州至合肥高铁;两“点”则是郑州至太原和郑州至济南的高铁。 “又要发愁返程票了。”“我明天还要站7个小时到上海。”2月24日,就在小伙伴们纷纷感慨新一轮“行路艰难”时,我默默用手机客户端订好了票,当天下午就已经坐在报社写稿。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