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一带一路”路线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基础建设首推交通,铁路建设已然成为“明星”项目。记者从西安铁路局了解到,作为“一带一路”不可或缺的“铁路”角色,“十二五”期间,铁路建设项目多、规模大、路网扩充快,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快速客运系统和便捷货运系统,运输能力、技术装备水平和服务质量都大幅度提高,不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运输保障,而且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付诸行动。 项目多规模大路网扩充快 目前,郑西高铁、西宝高铁、襄渝二线、包西铁路、太中银铁路、西平铁路、西康二线、准神铁路陕西段、西安枢纽客运北环线和西安北站、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枢纽货运北环线、西延线扩能等14个项目已先后建成投用,西成客专、宁西二线等12个项目正在按计划加快建设,新筑综合物流中心等5个项目正加快前期工作推进。陕西铁路路网规模快速扩充,初步形成“两纵五横四个枢纽”的铁路骨架网和完整的机辆检修及铁路运调系统,点线协调、功能完善的综合交通网,基本满足区域性运力增长需求。路网密度由2005年的每百万平方公里164公里提高至217.2公里,增幅32%,人均铁路里程1.19km。 区域交通助力邻居间“串门” 随着大西高铁、西成客专和银西客专的陆续建成,将形成贯通关中及周边主要城市的快速客运大通道,直接覆盖全省6市30个县区。届时,从西安出发,可实现1小时到宝鸡和汉中,2小时到郑州、成都、兰州和太原,3小时到武汉,4小时到北京,5小时到上海的高速交通圈,关中城市群与周边省份将形成“一日交通圈”,呈现明显的“同城效应”,也意味着客商、游客等邻里间相互“串门”更为方便。2014年旅客发送量完成7168万人,较2005年增加3621万人,增长84.5%。 大能力煤运通道基本建成 与此同时,大能力煤运通道基本建成,随着包西、太中银、西平、西康二线逐步投用,以及黄韩侯、宁西二线的加快建设,陕西将形成5亿吨的外运能力,其中神朔和包神企业专用铁路能力1.2亿吨左右、煤运北通道太中银、黄韩候和侯西铁路能力约1.6亿吨、煤运中通道陇海铁路能力约4000万吨、煤运南通道宁西铁路能力约1亿吨、蒙西华中铁路煤运通道能力约1亿吨。2014年货物发送量完成1.29亿吨,较2005年增加5988万吨,增长84.4%,其中煤炭发送量8942万吨,增加4708万吨,增长111%。自2005年以来累计发送货物9.80亿吨,其中煤炭6.38亿吨,货物周转量累计完成11252亿吨公里。 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巩固 西安地处我国地理中心,贯通东西的陇海“陆桥通道”与包柳“南北通道”以及宁西通道交汇于此,客运系统将建成以西安北站、西安站、西安南站为主,纺织城、阿房宫为辅的客运格局;货运系统建成以新筑、西安南、咸阳北为主的综合性货场。随着西安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检修段、西安动车段、大型养路机械运用检修段和新调度所的开工建设,西安必将成为西部地区最大的客货枢纽中心,区域枢纽效应将更加凸显,西北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地位全面奠定。 率先分享“一带一路”大蛋糕 不难看出,随着进出口货物的日益增加,交通运输等硬件也在同步跟进,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的区位优势,铁路率先抢占市场、揽货源,分享这块“蛋糕”。在机关公务员张斌看来,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也必然伴随着大量贸易的往来,这对于跨境贸易是一次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交通一体化、经济一体化、贸易一体化、金融一体化以及货币一体化等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举足轻重,特别是铁路建设,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曾流行‘要想富,先修路’的俗语,这是验证经济发展速度的一个缩影。”他认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推动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实现区域联动发展和共同繁荣注入了新活力。同时,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铁路建设,是顺应经济发展需要帮助更多的企业进一步大胆地“走出去”。经过“酝酿”和准备,一些商贸老板正转变理念,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契机寻求新出路,逐步变为积极务实的行动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