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王振峰认为,习近平主席此次访美意义重大,有助于两国加深经贸合作。从中车在美投资到高铁合作,都是中美经贸合作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亮眼项目,也是中美元首会晤积极成果的重要展现,更标志着中美经贸合作在互信共赢基础上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9月22-28日,习近平主席将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备受瞩目的“习奥会”,经贸合作是重头戏之一,外界对此次会晤及达成的成果与影响充满期待。其中,中美高铁合作项目更是广受关注。 日前,中央财办副主任舒国增在中美经济合作通气会上透露,中国将在美国建设高铁,这一高铁项目将在2016年9月份启动。该高铁线路全程370公里,连通拉斯维加斯和洛杉矶,中美将成立高速铁路项目合资公司,建设并经营“美国西部快线高速”,这也是中国在美国建设的第一个高速铁路项目。 早在2013年那次中美元首会晤时,习近平主席就建议,双方重点在双向投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地方合作等对两国经济发展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的领域加强合作。而在习近平主席此次访美前夕的9月3号,中国“中车公司”在美投资兴建的第一个制造基地破土动工,公司将组装生产用于波士顿市地铁的284辆地铁车辆。从中车在美投资到高铁合作,都是中美经贸合作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亮眼项目,也是中美元首会晤积极成果的重要展现,更标志着中美经贸合作在互信共赢基础上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铁路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战略产业,随着高铁技术的日益成熟,中国现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同时,中国与其他国家的高铁合作项目也越来越多。此外,中国在吸收利用外资规模增长、结构优化的同时,去年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快速增长,对美国的投资同比增长23.9%。包括“中车地铁”、“西部高铁”在内的多个项目能够成功推进,说明美国对中国在相关领域的建设能力、产业技术以及运营经验等表示认可,也体现中美双方经贸合作的结构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两国投资合作的潜力和广度越来越大。 习近平主席访美一行,高铁合作广受关注的另一原因是改变了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过去,纺织、机电等领域的产品对美出口居多,近年来装载机、家电等产品输美规模也越来越大,但“中国制造”的出口除了规模在扩大外,并没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像高铁这种能代表国家形象的优势产能,出口还不是特别多,国外市场的拓展也亟待加强。 “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就是要加快自主创新、生产智能化,促进产业形态“服务化”,推动中国经济在转型创新中往中高端方向发展。因此,积极推进诸如高铁等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业合作,形成优进优出格局,促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将大大提升我国产品对外的质量信用及品牌服务形象,当然也会不断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整体印象。从这个方面讲,中美高铁合作是推动国际产能合作的一个样板,更是“中国制造”打造新的国际良好形象的一个重要契机。 习近平主席说,“中美两国友好可以跨越时空”。在国际产能合作方面,中美两国互补性强,相互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都有很大优势,拥有广阔的合作前景。中美经贸合作进程中,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挑战,但两国总能克难前行。中美经贸关系只要秉持合作、尊重、融入的精神,就可以跨越时空,在发展中谋共赢,在合作中同进步,让两国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王振峰) |